2022-05
经党中央批准,决定自4月份起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
2022-05
广大市民: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入常态化...
2022-05
鉴于目前应聘前台窗口工作人员人数过多,为...
自国家民委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以来,我县立足实际,坚持“保护特色民居、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方向,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村)。为进一步抓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我县积极组织人员对我县昂英村、反召村、基佑村、小广村、屯州村等5个村保护与规划进行调研,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 我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本为明朝至晚清建立,其特色特点主要集中在建筑、民族服饰、民俗、歌舞等方面。这些特色对于苗侗民族迁徙和社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个。
1.人居环境方面。我县整合各级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投入村寨建设,有效改善了5个特色村寨的公路、人畜饮水、照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通电率达100%,道路硬化率达100%,自来水安全率达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100%,垃圾处理率达85%以上。由于村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游客人数逐年上升。
2.特色产业方面。一是成立了脱贫攻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人独资企业,主要发展冷水鱼养殖,小黄牛养殖、石蛙养殖、山羊养殖、蜂蜜养殖、农产品加工、林下养鸡等;二是形成了以稻田养鱼、本地特色香猪养殖、朝天椒种植、食用菌、钩藤为主要支柱产业带,发展朝天椒种植200余亩;香猪养殖头500余头,四青南竹种植60亩、食用菌30亩;三是实施的扶贫产业中种植项目主要有钩藤、生姜等,养殖项目主要有生态养羊、山地养牛等;四是在村级合作社带领下,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模式,贫困户以量化资金入股发展大球盖菇种植20余亩,2018年收菇6万余斤,进一步丰富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五是小广村成立了环龙大鲵养殖场、鸿顺养殖合作社、六包种养殖合作社、姊妹种养殖合作社、金华养殖场、佳尔鸿养殖场等私营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
3.美丽乡村旅游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产业”的模式,利用民房改建了10家农家乐,10家乡村旅馆,4家工艺品加工作坊、7家茶馆,让游客有玩的有吃的有住的,带动本村200多人就业,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8元;二是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2019年接待游客人3万余人,收入20余万元。2020年接待游客人3.5万人次,收入30余万元。
4.民族文化保护方面。一是基佑村投入资金1610.8万元建成了民族特色寨门1座,芦笙场1个、篮球场1个、斗牛场1个、候车亭2个、便民桥2座、村级议事长廊1 座,新建垃圾池2个,增设垃圾桶170个,修建进寨公路特色护栏1000米,完成202户房屋立面民族风貌统一改造;二是反召村通组公路硬化,人行步道硬化、环卫设施、公厕、芦笙坪、停车场、斗牛场、寨门、休闲亭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三改工程,房屋整治,庭院硬化、荷花池建设等16个项目;三是屯州村主要建筑物为全木结构吊脚楼,村内多是用石板铺成的寨道,石板堆砌的屋基,石板垒筑的房屋,石板铺盖的屋顶,构成了屯州独特的建筑风格,素有“石板上的苗寨”之称,至今还保留着手工织布、染布、苗绣的习俗;四是小广村主要是侗歌和侗戏表演,这是我县特殊的侗族群众生活娱乐方式。
5.民族团结方面。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民间互相尊董、互相帮忙、团结融洽。为保障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各村结合村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村民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禁止诽谤讽刺、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或偷窃行为。村民们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良好生活习惯,农忙时节重于农活,农闲时节外出或就近务工。昂英村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屯州村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
(二)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涉及的相关问题研究不够,一些保护和发展规划、方案欠科学。我县有些村寨保护和发展规划、民居维修和改造方案不够完善,导致规划和方案不细致、不完整、不严谨,可操作性不强;部门之间合作有待加强。扶贫、住建、民族、文化、财政等许多部门工作都与民族文化村寨建设有关,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不一,验收标准不同,因此统一协调工作有较大的难度,部分村寨特色民居、村寨整体风貌保护建设、人居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加上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村寨的保护意识较差,当地群众只存眼前利益,群众参与建设力度不够,认为这是政府的事,影响了民族村寨文化符号、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等保护。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经费的投入也相当大,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在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加上,村寨基本都没有建立起民族文化实物的展示场所,而且在学校的传承力度不够在,使民族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后继乏人,形成旅游市场的村寨很少;我县没有建立起民族文化村寨地理标识有关制度和工作规划,少数民族群众更不懂得保护,使部分村寨文物遭到破坏。
三、拟开展的重点项目
1.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道路铺设油路、民居房改等基础设施建设,每村资金投入500万元。
2.大健康旅游建设项目(含修建侗族特色旅游民宿、戏台、表演场、公厕、民族节庆扶持等),资金投入2500万元。
3.建设特色村镇一项中药材、猪兔等养殖特色产业,每村资金投入300万元以上。
4.剑河县姬松茸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资金8470万元。建设食用菌培养房36140㎡;削菇房及烘烤房3870㎡;冻库1050㎥;堆料场2510㎡;浸泡池2040㎡;混料场3050㎡;一次发酵隧道9条1890㎡;二次发酵隧道5条900㎡;污水循环池135㎡;食堂、宿舍3175㎡;配电房130㎡;消防水池及泵房215㎡;公厕2座170㎡;室外道路8450㎡;场地平整86300㎡;挡土墙2020㎥;室外排水沟830m。生产货架80230㎡。空调、传输带等其他生产设备。污水处理工程、室外水电工程等。
四、政策建议
1.建立设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与乡村振兴融合,提长特色村寨自我发展能力。
2.建议制定特色村寨发展建设和资金投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