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酒糯饭情意长,火塘边上话家常;‘零彩礼’来两心暖,文明新风润山乡。”在剑河县久仰镇基佑村,一场独具特色的“四简”(聘礼简单、彩礼简约、婚礼简便、喜宴简洁)婚礼正悄然传递着文明新风。一只鸭、一壶酒、一盆糯米饭,新郎在亲友的苗歌声中迎娶新娘,全程仅需数小时。
近年来,该村以婚俗改革为突破口,既保留传统礼仪的文化意蕴,又摒弃了物质攀比,没有高价彩礼的博弈,也没有铺张的酒席排场,简朴而温馨的婚礼仪式,成为了当地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生动注脚。
据村中长者口述,苗族古歌中早有“以歌传情、以心相交”的婚恋智慧,婚姻始终重在“两情相悦”而非物质交换。这种传统在基佑村代代延续,即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村民仍坚守“聘礼不过三斤米、喜宴仅邀至亲”的朴素原则。
村民李振英对此深表认同:“我们这边自古以来都没有收彩礼的风俗,我觉得不收彩礼对双方家庭都没有负担,都是公平的。过重的彩礼只会增加大家的压力,彩礼只是一个形式,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家庭幸福、白头偕老。”
在久仰苗族传统文化里,婚嫁聘礼历来崇尚简约:当男女青年通过情歌对唱定情后,男方家长邀约自家三两兄弟,携一只鸭、一壶酒、一盆糯米饭前往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则以一锅酸汤宴客,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交谈,婚事就在这样质朴的氛围中敲定。
出嫁当日,男方三五人背一头30斤左右的本地香猪、挑10余只土鸡、带行军壶装的自酿酒,经拦门酒、对歌等传统仪式迎娶新娘。新郎家以跨火盆、放鞭炮、接受长辈祝福完成仪式。既保留了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核,又避免了铺张浪费。
村民杨秀花说:“一月份把姑娘嫁过去,男方来吃个酒席,大家认识一下就行。我们这里不习惯要彩礼,要彩礼反而会被全村嘲笑,我们做父母的只希望年轻人过得幸福。”
为巩固婚俗改革成效,基佑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零彩礼”“简办婚宴”等内容纳入村民自治规范。村“两委”负责监督婚宴标准,严格限制酒席天数、桌数和菜品数量,推行“一荤一汤一蘸水”的朴素餐标,有效降低了婚宴开支和餐饮浪费。如今,红喜事当天,女方家早上办酒,下午男方家办酒,两餐便结束了婚礼,简洁而不失庄重。
基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胜提到,现在入户做工作,老百姓都赞同不要彩礼。“原来老人家不收彩礼的传统,我们这辈人继续坚持,这对年轻人就是最好的示范!”杨胜表示。
以彩礼“减负”,为幸福“加码”。基佑村“零彩礼”婚姻的倡导和实践,让婚姻回归本质,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更形成了彩礼从低、流程从简、婚俗从新的文明风尚。在这里,婚姻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两心相印的奔赴;文明不是生硬的教化,而是传统与现代的美美与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