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剑河县卫生健康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牵线和各部门的搭桥,利用组团式结对帮扶模式,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了群众健康。
“要以此次医疗业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卫生健康服务。”2021年3月7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剑河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赵永坤一行7人在剑河县人民医院为儿科、新生儿科开展业务培训及教学查房时强调。同年4月29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饶立亲自率领医疗专家团队到剑河县人民医院开展2021年“万医下基层”第一期大型义诊巡诊活动,并通过专家义诊、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双方围绕医联体建设、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医院文化、重点专科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2021年8月25日,贵州省骨科医院院长邱冰带领专家团队一行11人到剑河县民族中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双方在座谈会上,就党的建设、行政管理、专科建设、科研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交流,对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顺产,母子平安!”“谢天谢地!不,谢谢医生,特别谢谢黄医生!”家属激动的说。这是2021年9月2日上午发生在剑河县人民医院产房外的一幕,家属们说的黄医生,就是从广东省顺德区来到剑河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的黄国伟医师。黄医师没有满足于患者的感激,她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间苯三酚用于治疗孕妇宫颈水肿促进产程进展效果显著,这是佛山地区长期以来,就已经成功实施的经验用药方案。”黄医师在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恨不得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倾囊相授。
争分夺秒救治患者,是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彭荷玲的天职。2021年10月31日,剑河县人民医院产科一个孕37周胎膜早破的患者血压很高,由最初的收缩压160 mmHg很快迅速升高到200mmHg,情况十分危急,随时有胎盘早剥及脑血管意外风险,产科主任打电话咨询彭荷玲静脉降压用药,当时晚上10点多了,她通过电话指导用药并立即赶往医院指导诊治,在手术室等患者做完手术后,再护送患者转入ICU病房,将系统的诊疗流程、注意事项作了安排指导,待患者血压稳定后,已是凌晨1点,她才放心的回家。
2021年11月中下旬,剑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在佛山帮扶专家陈绍森指导下成功首次开展经支气管肺活检术。患者是一名年过七旬的女性患者,发热伴肺部阴影,原因未明,需要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否则恐怕难以精准治疗,甚至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陈绍森与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及充分讨论后,决定为该患者开展院内首例经支气管肺活检,为该患者行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患者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期间陈绍森还为一名80多岁的女性患者成功开展首例经皮胸膜活检术。
“这个机会真的太难得了,以往去大医院看病都不一定排上专家号,现在省医专家来到家门口,所以我也是早早赶过剑河来,得到专家们认真检查和答疑解惑,非常感谢他们。”2021年12月2日,一位从三穗县来剑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吴女士,非常激动地告诉专家们。2021年,省人民医院通过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专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工作。同时,下派专家定期来县人民医院诊疗、手术、教学、远程会诊等,进一步提升县人民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为全县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1年12月15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唐东昕一行9人到剑河县民族中医院指导,开展苗医弩药针技术推广培训。唐东昕副院长对此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课题、苗医弩药针治疗癌症疼痛技术推广及应用工作讲解。县民族中医院副院长杨焕表示,一定将苗医弩药针技术推广分基地做好,服从主基地的要求及任务安排。培训结束还前往院消化内科对苗医弩药针技术现场示教。
剑河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促进全县卫生健康领域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先后得到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等三级医院的签约结对帮扶。2022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派驻第一批医务专家6名到剑河县人民医院,由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杨霞担任挂职副院长并带队驻点帮扶1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驻在剑河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共有10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派驻到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的医务专家共有5名。同时剑河县派送到各帮扶支援单位进修学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有30余名,不断提高剑河县医疗救治和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