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改革为契机,立足新时代民族医药发展需求,制定满足民族医药行业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促进民族医药标准化发展进程,由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牵头制定的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团体标准《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经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组织专家评审与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审核,批准《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规范》(T/CEMA 022-2025)发布,也标志着县民族中医院实质性参与我国中医药标准化活动,实现了该院牵头制定国家层面标准零的突破及数量的突破。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医药工作,把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作为中医药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民委等13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202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中提出,完善少数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制定少数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系统有序地开展少数民族医药标准化工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和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源于我国著名百岁侗医吴定元(已故)医师(贵州省剑河县),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是侗医药外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比肩中医小儿推拿疗法,是侗医药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侗医药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包含了丰富的学术内涵及外延,学术价值巨大,也是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立足于我国侗医药领域的标志性核心学术成果。
侗医小儿推拿法深受人们喜欢,操作简单。侗医推拿手法常见有推法、揉法等11法,推拿常用的穴位有天门、人中、涌泉等73穴,能治小儿发烧、咳、腹痛、呕吐腹泻、哮喘、便秘、疳积、遗尿等众多小儿疾病。
《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为后期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和评估等管理制度、机构内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管理规定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规范人员操作行为,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技术操作提供依据,也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族医药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对侗医小儿推拿疗法技术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保证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提供依据。同时为后期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申报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医学项目)《侗医小儿推拿疗法》奠定重要的标准基础。
2024年4月17日下午,正式成立了我国首个苗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启动民族医药标准化工作,并特聘请我国标准化专家曾曼杰同志担任剑河县民族中医院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与标准化建设指导专家。以标准化引领民族医药学术发展,推动民族医药学术继承创新,助力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标准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推动标准化战略与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民族医药标准化治理能力,为推进民族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