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农民日报》关注剑河——“四机制”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致贫
字号:

贵州省剑河县山高坡陡切割深,地质疏松,极易造成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有效化解因自然灾害返贫风险,进入“过渡期”以来,剑河县以恶劣气象信息和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预警线索,积极探索四种应急机制,严防“因灾返贫”发生。

一是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制,建立“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和包户”三级包保体系,责成县级干部带头对全县33个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包保。按照“三级叫应”要求,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工作群、腾讯视频会议等方式,对降雨量较大的乡镇和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点对点调度”。

二是针对90%以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均发生在圈定的风险区域内的特点,推动“隐患点”由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目前,根据危险等级已对110个风险隐患点安装110套276台雨量计、倾斜仪、裂缝仪等自动化设备,2024年自动向各级防灾人员和广大群众发送红、橙、黄、蓝预警信息249次,督促技术保障单位到现场有效排查和妥善处置险情20余次。

三是抢抓入选2023年全省“三图一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现状图、防治图、疏散图和应急预案)编制试点县机遇,对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析研判,编制97个县乡村应急预案,制定113个“一点一预案”。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牌和疏散图,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附近群众常态化开展20余次应急演练。

四是剑河县应急管理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信息长效共享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因自然灾害困难户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监测户动态管理,目前共实施应急救助100户383人11万余元,过渡期生活补助154户667人80万余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