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喜气绕。在剑河县太拥镇柳开村一场热热闹闹的开田捉鱼活动正在精彩上演。村里的270多亩“稻花鲤”喜获丰收,村民们也相邀着开田、捉鱼、煮鱼,共同品尝丰收的味道,欢庆小年,喜迎新年,田间处处欢声笑语。
当地农户历来有养殖稻田鱼的习惯,“稻花鲤”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缺的一道美食。每年秋收后,农户都会继续把鲤鱼留在水田里放养,逢年过节再开田捉鱼,招待宾朋。
“过年过节都是少不了鱼的,吃鱼也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嘛。现抓现煮,现煮现吃,最新鲜了。” 村民杨桂英乐呵呵地说。
人们在共同劳作,品尝美味的同时,互相恭贺,传递新年祝福。
“剑河稻花鲤”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剑河县生态养殖的一种形式,主要以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为主。从放养小鱼苗到开田捕捞,经历四季山泉水的孕育,鱼肉紧实、鲜美,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睐。
“有剑河县城还有周边榕江、台江的订单比较多,老顾客都吃过,到过年了全部来和我订,今天也卖了一百多斤鱼,得了四五千块钱。”收到订货款,养殖户杨厚华又新添了一笔收入。
“我们村这片坝子田有‘十里长坝’之称,今年通过项目示范,我们发现特别适合规模化发展水产产业。农户收稻子有收入,卖鱼的时候还有收入,能够达到‘一田两用’,稻鱼双收的效果。”柳开村党支部副书记欧朝义介绍道,村里的稻花鲤、白茶、中药材等产业都得到很好发展,下步也计划着在特色产业上继续发力,让老百姓有更多收入。
据悉,2022年,剑河县共投放鱼苗337826公斤,面积约16888亩,惠及各乡镇(街道)农户9千多户4万余人。县农业农村局和各乡镇还通过推广‘稻+’模式,加大技术培训指导等举措,着力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水平,多渠道助力农户增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