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太拥镇“两清两改两治理”回访记:小山村有了大模样
字号:

走进剑河县太拥镇,道路整洁、院坝崭新。村民老杨坐在自家院坝里,指着门前的水泥路笑道:“以前这里堆满杂物,走路都要侧着身子。现在好了,连孙子都敢放手让他自己跑了。”这正是太拥镇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后乡村焕然一新的生动写照。

一、“两清两改两治理”改出乡村新面貌

太拥镇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在推进过程中,太拥镇采取了“三点”工作法: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点”,建立示范村寨这个“典型示范点”,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文明实践点”。

“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承诺书,率先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群众看到效果后自然就跟上了。”一位包村干部道出了工作秘诀。太拥镇累计评选文明家庭70多户,美丽庭院示范户150多户,用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共同参与。

二、群众声音:从质疑到点赞

“一开始觉得又是‘一阵风’,没想到动真格的!”九仪村村民杨大姐坦言。她家门口的废弃猪圈被拆除后,村里帮她建起了小菜园,“现在种点葱蒜,又好看又实用。”

在白道村,邰桥发老人感触更深。因常年瘫痪,他曾住在透风漏雨的老屋里。村两委攻坚队不仅帮他改善居住环境,还经常送来生活物资。“除了家人,你们是对我最好的人了。”老人拉着干部的手说。

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村民张大爷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以前家门口堆着杂物,走路都不方便,现在环境干净整洁了,住着也舒心。”

三、回访中的建议:让好政策更“接地气”

在回访过程中,干部群众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意见和建议:

1. 后续管护要跟上。“改厕后,管道堵了找谁修?”不少村民担心。可借鉴先进经验建立 “县级管护平台+乡镇管护站”模式,将公厕和户厕纳入统一管护,解决“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2. 分类指导更精准。“山区村和平坝村不能一刀切。”建议对偏远小寨,可推广 “人工湿地分户处理”简易模式;对集中村寨则建设管网集中处理,避免资源浪费。

3. 激励机制要创新。“评上美丽庭院后,能不能给点实惠?”半溪村的 “文明积分兑换”活动值得推广——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付出者有回报。

4. 村民自治是关键。“村规民约要大家一起定。”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制度,每月评比公示,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自主管理意识。

四、美丽乡村的持久之道

太拥镇党委书记杨昊在回访中表示:“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而要成为常态风。我们将继续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优势,让群众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角。”

走在如今的太拥镇,从昔日的“丑小鸭”到如今的“白天鹅”,乡村的蜕变正是这场环境变革的缩影。 当村民自觉捡起地上的烟头,当家家户户主动分类垃圾,当整个村庄都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整洁环境,美丽乡村才能真正持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