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剑河县岑松镇: “加减乘除”法书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字号:

“加减乘除”工作法是岑松镇解锁基层善治、缔造美好生活的关键密钥。近年来,岑松镇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以“加减乘除”为工作法精髓,精准发力,形成基层智慧的结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美好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巧用“加法”办好暖心事,增民生温度,润泽民心。岑松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紧密围绕群众实际需求,持续提升服务温度,让“加法”如春风化雨,点滴累积。一是聚焦特殊群体。在县级组织指导下,为视障人士配备操作便捷的盲文电饭煲、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医疗器械等物品,定期到小学开展关心关爱活动,带去文具、陪伴与慰籍,让关怀“看得见、摸得着”。二是服务春耕秋实。耕作时节,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零距离”指导和病虫害防治药物,切实为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农忙时节,组织志愿者队伍协助完成果树管护、作物收割等工作,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三是完善便民服务。秉持精简、统一、高效的准则,打破部门间条块分割,推行“一窗通办”模式,依据“八个有”标准完善便民服务场所,设立3个对外办事窗口,目前已累计办理业务3000余件。

巧用“减法”破除烦心事,减群众烦忧,轻装前行。岑松镇直面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堵点,以务实行动做好“减法”,减轻群众负担。在急解农忙之忧上,针对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难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并肩作战”,确保农事顺利完成。在力促邻里和谐上,充分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扎实推行基层党支部网格化管理,将17个村精细划分为37个网格,让村组干部、党员任网格长,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基层治理体系。运用“四早”工作法巧解邻里“疙瘩事”,牵头化解矛盾纠纷150余起,多年信访积案4起。开展矛盾纠纷全面排查,上门服务、包保到人、化解到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乡村和谐的基石。

巧用“乘法”融入寻常事,乘治理效能,激发活力。岑松镇积极探索可持续、高效率的治理模式,善用“乘法”效应,撬动内生动力。目前,岑松镇多个村应用“积分超市”治理经验,创新建立“文明积分超市”,依托“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将参与环境整治行为量化为积分,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如巫亮村通过组织家庭及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行动,依据治理成效进行考核评分、累积积分。考核涵盖家居卫生、室外公共卫生、家庭禽畜圈养等具体项目,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相应奖励物资,有效激活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由此深化环境共治,让村民真切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健康与舒心。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域,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南岑样板”,接待多个临近县(市)培训学习班次的现场观摩学习,被列为州级党校现场教学点,为区域内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搭建平台,让寻常事务焕发治理活力,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及基层治理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巧用“除法”聚焦关键事,除陈规陋习,涵养新风。除法之功,祛除的是阻碍文明进步的沉疴,让乡村焕发清朗向上的蓬勃生机。岑松镇聚焦影响乡风文明的关键症结,敢于动真碰硬,善用“除法”破立并举,涵养时代新风。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经各村(社区)村民代表充分讨论,制定并严格执行《红白事操办指导标准》等村规民约,明确宴席规模,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带头践行,群众积极响应,为先进“披红挂彩”,让后进“红脸出汗”,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养成行动自觉。针对当前部分区域柴草乱堆、私搭乱建等老大难问题,采取“宣传教育+集中清理+长效监管”组合拳,依托“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行动,组织专项清理行动,拆除违建棚舍,清运陈年垃圾,并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全面改善辖区镇容镇貌、村容村貌。

下一步,岑松镇将继续深研,以“加法”提升服务质量,让关怀无微不至;以“减法”破除发展梗阻,让前行步履更轻盈;以“乘法”激发内生动力,让基层治理活力倍增;以“除法”革除陈规旧俗,塑文明乡风新貌,持续书写更有温度的美好生活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