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人民政府网站-乡镇概况

南加镇简介

发布时间: 字体:

一、行政区划

南加镇位于剑河县东部,距县城革东121公里,总面积178.7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42′至53′、北纬26°29′至38′,年平均气温13.8-18℃。东南接锦屏河口乡,西南接黎平德化、剑河南哨两镇,西连南寨镇,西北接锦屏彦洞乡。境内311省道穿境而过,濒临仰阿莎湖,水、陆交通便利,素有剑河“东大门”之称。

乾隆二年(1737)设南加堡,民国33年(1944)设南加乡,1953年分设南加、中合二乡,1956年改中合乡为康中乡,1957年设南加片,1958年以管理区分属新柳公社辖,1961年属南加区公所南加管理区。1963年建南加公社。1984年社改乡设南加镇。1992年撤区并乡,撤南加区公所,并新柳乡、展牙乡、南加镇为南加镇,同年接管盘溪小广乡芳武、新寨、高间三个村。

二、自然地理

南加镇国土总面积178.7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5680.2亩,覆盖率为66.2%,耕地面积13136.89亩。辖31个村(居),81个自然寨,共2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873户2.39万人。

三、文化旅游

南加风光秀丽,山俊水灵,原始植被保护完好,水陆交通发达,历史资源丰富,拥有很多独特的景观,是典型的乡村旅游胜地。有生态植被完整的仰阿莎湖、青山界,有原生态资源丰富多彩的康中小流域,有历史古迹保护良好的柳基古城,有古风古俗古味留香的雷打塘,有体现军民鱼水情里合红军渡江遗址。南加豆腐、糯苕、生姜、干鱼等本地特色产品远近闻名。民族食品各具特色,东北村欧休菜、塘流村咸肉、格里村腌鱼、南加酸汤鳜鱼久负盛名。

四、民族宗教

南加镇属少数民族聚集区,主要有苗、侗、水、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的98%,少数民族节日众多,主要有苗年节、六月六、民族服饰展、花灯节、姑妈回娘家等。2024年在九旁村举办了第二届“七月七”系列文化旅游活动。

五、人口就业

全镇劳动力5920户13552人,常年外出就业913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58户3894人,贫困劳动力常年外出就业1758户3329人;省外主要在广东省(揭阳市、汕头、深圳、广州等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等地就业,省内在贵阳市、凯里市、剑河县内等地就业。南加镇以就业培训、岗位开发、输送就业为主要工作措施,促进稳岗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14年以来,采取培训到村的方式,全镇累计组织在家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42期3360人,涵盖中药材种植、家禽养殖、家政服务、蔬菜种植等,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全镇乡村公益性岗位588人,其中乡村保洁员162人。

六、基础设施

南加镇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串户路硬化、通村通组公路改造硬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信网络全覆盖等项目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全镇现有68处安全饮水工程,其中百吨千人以上千吨万人以下工程4处,百吨千人以下集中式工程64处。各村、集镇供水均已经达到二类以上饮用水水质要求。全镇共有卫生室15个,已全部配齐村卫生员。完成高标准农田机耕道建设15公里,田埂硬化100亩,产业晒坝场2处。完成康中村蜜蜂养殖、党古村黄精种植、芳武村小型水厂建设,建成停车场3处、硬化城东停车场1处。

七、经济发展

重点推动林禽、林蜂、林药等产业,确定“一村一品”发展项目,发展生猪、黄牛、稻花鱼、蜜蜂等养殖项目和小黄姜、重楼、魔芋等种植产业,落实油茶基地、黄精种植基地、实施林下养蜂、林下养鸡等项目,建成“党古桑蚕种养及中药材套种千亩示范基地”“党古林下黄精种植千亩示范基地”“雷打塘林下淡竹叶种植千亩示范基地”三个示范基地,建立“塘边新品农业种植实验基地”“南孟老旧果园改造实验基地”“南加中学闲置大棚特色养殖实验基地”,推进南加镇康中村“剑白香猪保种繁育基地”和南加镇九旁村“蛋鸡养殖基地”及南加中学养蚕基地建设。完成14个行政村稻田养鱼项目1472.2亩,有效激发群众积极投身产业发展的动力。

八、乡镇建设

南加镇是剑河县移民大镇之一,是三板溪水库建设搬迁的新集镇,集镇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基础设施完备,濒临仰阿莎湖,311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畅通。2020年剑黎高速开工建设,已于2024年10月25日全面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将为南加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