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剑河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剑河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 字体:
索引号 000014349/2024-1449128 成文日期 2024-10-25
文号 发布时间 2024-10-25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关于印发《剑河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局机关各股室,各乡镇(街道)基础教育办、中小学:

现将《剑河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剑河县教育局

 2024年7月4日

剑河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校际联盟协作发展、先进办学理念辐射、科学管理制度共建、优秀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工作思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新优质学校,整体提升全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推动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依托现有的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打造一批优质教育集团,努力实现“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加快实现“学有优教”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集团组建。结合本县实际,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选择协作型“1+X 模式”的教育集团,城区学校为集团总校,乡镇学校为集团分校,乡镇学校保留原有校名,增挂集团总校分校校牌。建立“相对独立、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在坚持学校现行体制不变、拨款机制不变的原则下,分校法人代表人及有关管理人员有总校校长提名担任、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育教学、统一资源共享。集团总校选派适量骨干教师到分校支教的同时,将分校教师交流到集团总校开展跟班培训提升,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集团布局。初中设置3个教育协作集团,剑河县城区一所县城初中+剑河县乡镇两所初中。第一集团:剑河县第三中学+剑河县岑松中学、剑河县南明中学;第二集团:剑河县第四中学+剑河县太拥中学、剑河县南哨中学;第三集团:剑河县第五中学+剑河县敏洞中学、剑河县南寨中学。小学设置6个教育协作集团,剑河县城区一所小学+剑河县X所乡镇(村级)小学(辐射所辖教学点)。第一集团:剑河县城关一小+革东镇、柳川镇所属小学(含教学点);第二集团:剑河县城关二小+磻溪镇、观么镇、敏洞乡所属小学(含教学点);第三集团:剑河县城关三小+岑松镇、南明镇所属小学(含教学点);第四集团:剑河县城关四小+南哨镇、太拥镇所属小学(含教学点);第五集团:剑河县城关五小+南寨镇、南加镇所属小学(含教学点);第六集团:剑河县城关六小+久仰镇所属小学(含教学点)。

(三)主要举措

1.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集团党的领导,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集团内党组织联合共建,严格落实《剑河县教育系统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

2.规范建设文化制度。集团内部学校要联合制定办学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建立学校管理交流长效机制,开展学校管理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程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促进集团内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提升集团校办学水平。集团总校每年选派管理人员到结对学校挂职交流,参与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促进集团内学校管理理念、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合。通过调动、交流、支教等方式,打通集团内校际与学段人员流通通道,实现学校管理的一体化,全面提升成员校管理水平。

3.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完善集团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县级培训、集团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通过集团内结对带教、师徒结对、跨校教研、评先树优等方式,盘活集团教师资源。集团总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人选等交流互动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正高级教师、黔灵名师、州级名师、县级名师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设置“名师乡村工作室”,带动集团内部教师发展。

4.高效提高教育质量。强化集团内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加的现代学校制度。认真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相关政策,加强作业管理,规范教辅征订,稳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提升集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集团学校间的德育干部、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或心理活动课,开展一次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加强德育干部、班主任互助联动,促进集团内德育队伍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

5.强化教研引领作用。集团总校要定期召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捆绑式发展活动;集团内学校间学科教师通过开展集中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践行、同课异构、学科沙龙等活动,形成“学习、研究、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定期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和名人才培养制度,切实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6.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体验。组建年级发展共同体和班级发展共同体,定期联合组织素质展示、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四)工作机制

7.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教育集团内部协调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会议制度,制定集团办学章程,创新集团办学治理模式,提升集团办学治理能力和水平。认真制定集团办学发展规划,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鼓励各集团制度创新,形成各成员学校发展“一校一特色”,充分调动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对集团的认同感、归属感,打造集团化办学品牌和文化。坚持应放必放、能放尽放的原则,给予集团教学改革和评价方面的充分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确保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对成员校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和干部提拔时,应当充分听取集团总校校长的意见。

8.评价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制度,制定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将集团化办学纳入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重点对集团内部治理和运行、优质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水平提升等方面实施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推动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结对双方同步评价,既关注核心学校的支持力度,又关注发展中学校的自身努力程度,指导集团制定内部考核评价制度,对集团内部学校进行考核评价,激发成员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推动集团建设和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9.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创新集团化办学教师管理和交流机制,实行集团内部教师统筹管理,变“学校人”为“集团人”,促进集团内骨干教师在成员校之间双向流动。集团总校向成员校派出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引领带动,成员校派出教师到集团总校跟岗学习,带动成员校发展。集团总校派出挂职人员应具有较高管理或教学水平,成员校派出跟岗人员交流时间每期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不超过2学年。建立集团内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名师课题研究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集团学校间形成共享优质师资、实现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10.奖励激励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激励机制,集团成员学校校长、教师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教师培训等方面实行奖励激励政策,对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贡献较大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增强集团发展内生动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县级方案印发至2024年8月底前),做好集团化办学的宣传发动和前期准备工作,各级团总校起草集团办学章程,建立集团管理制度,制定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集团内班子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绩效考评、内部分配等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9月起)各集团总校牵头实施集团化办学工作,每学期中进行推进工作调度,每学期末开展工作小结,每学年末进行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和表彰。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县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成立剑河县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委员会,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学各项工作。县教育局根据优质资源分布及学校办学实际,制定集团化办学整体规划,加强对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各股室、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支持集团化办学改革。制订完善教育集团评估标准,加强集团化办学过程性考核,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建立集团化办学评估退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

2.经费保障。各级团总校根据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支持集团化办学。积极对上争取教育集团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推进集团内学校提升办学条件、办学体制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激发集团学校办学活力、集团教师集体备课激励机制等。

3.资源保障。统一资源共享,提高集团化办学效益。一是统筹集团场地设施。加强集团化办学资源统筹,建立健全集团内教育资源管理、使用、评估、激励等制度机制。统筹集团内场地设施设备资源,探索资源共建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互平台,促进集团内资源多元供给、充分共享,不断提升硬件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统筹集团内课程教学资源。依托教育集团资源共享平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供给,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和教科研成果等资源。搭建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展示平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集团内各校深度融合,整体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和水平。

4.环境保障。加强集团化办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认真学习外地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总结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集团化办学的典型经验和优秀做法,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