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剑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以“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为载体,通过“四步”发力强举措,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
一是倾力打造校园文化。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实施打造一项视觉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同时通过悬挂国旗、国徽,张贴170余个户外民族团结标语,制作136个民族团结宣传栏,播放60余次民族团结歌曲,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刻教育。
二是强化队伍师资建设。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将“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印制200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资料,分发给校内每一位教师,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写心得体会,切实提升教师对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的理解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围绕“怎样在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何在活动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校本培训100余次,让老师在课堂中做到有机融入。三是丰富日常主题活动。围绕主题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升旗日”“民族团结进步月”“文化艺术节”“推普活动周”“开笔礼”“建队日”“读书节”“少代会”“重要节日”等活动中,定期组织开展120余次“识五旗铭五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班队会,定期举办10期系列主题绘画比赛,5期演讲比赛,9次征文比赛及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比赛共计200余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对五旗五徽五认同认识。目前,举行系列主题绘画比赛共计作品3000幅,校级征文共计1500篇,手抄报比赛共计作品3500幅,手工制作作品2300件。
四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将主题教育与校园生活融为一体,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水鼓舞、芦笙舞、苗族刺绣、苗歌等民族文化资源,以大课间、体育课、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180余次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成功将“水鼓舞”引进校园,上升为课题研究,并编成《水鼓舞健身操》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创新探索开设五河民族武术进校园,推出笛子、高跷等民族特色社团活动,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特色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