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剑河县:三举措助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字号:

近年来,剑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紧紧围绕调解仲裁工作要点,严格按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法规和办案规则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切实维护了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助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一是抓牢“三条主线”,健全劳动争议化解工作平台。抓牢部门统筹这条线。会同县总工会、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印发《剑河县劳动人事争议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仲裁机构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和劳动仲裁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保障改善民生中的职能优势,依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抓牢主体调处这条线。县级仲裁机构重点调处集体性劳动纠纷、涉案金额较大和疑难的案件;将劳动纠纷前置调解延伸到乡镇,按照“六规范、五上墙”标准建立基层金牌调解组织,把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在乡镇,化解在萌芽状态,初步建成岑松镇金牌调解组织;抓牢企业管理这条线。印发《剑河县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工作方案》,进一步畅通劳动关系工作渠道,多举措推进“培育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行动”开展,切实抓早、抓好企业规范用工管理。

二是聚力“三大板块”,突出劳动争议化解工作质量。聚焦目标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于新阶段劳动人事争议呈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坚持“重调止争”的工作方针,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前、庭审中和庭审后,多方面加大调解力度,提高调解成功率,使“重调解、慎裁决”落到实处;加大系统使用。及时更新贵州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案系统、SMIS2012系统数据信息,将案前调解、案件受理、开庭和裁决等内容输入到平台系统,做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规范化管理,大幅提高案件的信息查询与统计效率;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办理质效,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切实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在根治欠薪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主攻“三个方向”,强化劳动争议化解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将人社行风建设贯穿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各环节,树牢风险防控意识,坚持依法依规办案,坚持职业操守,避免办错案、出冤案,努力提升仲裁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践行服务宗旨。完善并上墙了《申请人事争议仲裁须知》《首问负责制》等,持续优化告知制度、接待登记、送达程序、调解仲裁等流程,致力减轻劳动关系双方负担,积极践行一站受理、一次告知、一送即达、一庭裁决“四个一”模式,真正实现“证明少了”“办事快了”“体验好了”的群众认可,着力提高处置效率和业务质效。创新办案模式。倡导庭前调解,快速化解纠纷。注重“互联网+调解”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广,打破线上和线下的鸿沟,积极推进劳动纠纷调解“零跑腿”,不断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从“便我”向“便民”转变、从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转变。借助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用贵州政务服务网智慧管理平台等进一步将线上受理向纵深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