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林业管理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管理成效总结
字号:

    革东园区是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科普体验、观光旅游、民族风情体验、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是人类极为珍贵的自然遗产。

一、基本情况

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位于剑河县县城北部和西北部,与县城城区相邻,地跨革东和岑松两镇。2009年,自然资源部批准成立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函〔2009〕110号),2012年正式命名为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函〔2012〕970号),面积为2500公顷,分为古生物化石景区和温泉景区。

古生物化石景区是研究6.8亿年前到5.08亿年前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生产到爆发演化的科研圣地,被誉为地球生命的摇篮,其远古地层出露面积大而且地质年代连续性强,所出土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种类多且齐全且精美,再现了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的演变历程。其中的五河剖面是中国南方成冰系至寒武系过度相区发育最完整、最好的地层剖面,长6.5公里,含14套极为连续的地层组,涵盖了成冰系到寒武系的所有地层,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中国、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参与争夺的寒武纪第五阶金钉子,经过20多年争论对比,多方论证,于2018年6月21日落地八郎乌溜-曾家崖剖面,这是中国的第11颗金钉子、贵州的第一颗金钉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地质学金钉子最多的国家。地学金钉子被称形象地为地质学奥运金牌。

革东园区是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之一。是以地层剖面(全球寒武系第二统和第三统间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区域性标准剖面)和古生物化石群群为主,辅以氡硫温泉、溶洞等地质遗迹景观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园区。

二、管理成效

  (一)有效保护生命遗迹,为科研提供活支撑。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古生物化石区内有八郎、屯州、交榜、五河、建新、川洞、巫门等村寨交错坐落,古生物化石被破坏严重保护势在必行。到2006年以来县级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574万元,用于在园区内设立地质遗迹标识碑和界牌界碑、清理“金钉子”剖面,建立剖面地质层位瓷砖标识、建立公路引导牌,修建县城到屯州村油路以及园区内青石板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编制了《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2020)》,在最大程度上对整个地质公园形成保护。同时划定了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域、缓冲区域和实验区域,成立了剑河县地质公园管理局等专门机构对园区进行管理。

(二)科普作用发挥,带动县域旅游发展。由于对公园内进行有效保护,禁止乱开乱采和违法建筑,通过绿盾行动和“六个专项”行动等有效手段严厉打击和制止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使地质公园内各项设施和地质遗迹得到保护。群众思想进一步提高。每年到地质公园从事科研的人数不断上升,特别是2012年地质学第17届国际会议在剑河设“凯里生物群发现30周年”会场和中国第10枚、贵州第1枚“金钉子”落地地质公园,更是为科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长期致力于革东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到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普学习的人数达2000余人,其中亲子游等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两个化石陈列馆的开放更是进一步直接展现了生命起源。

(三)地质公园保护,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地质公园作为下步旅游的名片,将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游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的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八个一工程”推动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的发展与保护工作,从全省的高度整合发改、文体广电旅游、自然资源、财政、交通、农业农村、水利、科协、教育等多部门分别支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在项目、资金、技术、政策等上给予支持,整合力量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合力,打造于科普、教育、旅游和保护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全面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地质公园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功能不断健全,教育和科普能力不断提升,通过长期对国家地质的建设和管理,将在剑河建设一个于科普教育、旅游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科普旅游服务综合体,发挥地质公园的最大效益。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自地质公园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也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上山步道,增加指示牌,设立了金钉子培面图,也加强了对地质公园的保护力度,但与建立科普教育旅游一体的目标还相差较远,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特别是“金钉子”落地剑河以后。如由县城到八郞村的公路较窄,村民车辆违停多、违法建筑多堵塞交通,旅游大巴无法通行。

(二)管理机构人少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地质公园自成立后设立了黔东南州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管理局(正科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后转入剑河县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归口管理,2019年事业单位改革撤销了黔东南州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管理局,并入剑河县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归口由县林业局管理,人员变动较大。

(三)各项基础设施难度大。由于黔东南州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与贵州省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剑河县风景名胜区相互重叠,省级对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未能完成,在实施园区项目建设门槛多、制约多。

(四)专业技术人员少。目前对地质公园工作业务熟悉的仅有原地质公园管理局1人(现已调出)和八郞村2名土专家,其余人对金钉子内容不了解,工作难度增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贵州省政府关于“八个一工程”推动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革东园区保护与发展的工作要求,已由县发改、文体广电旅游、自然资源、交通、林业、水务等部门协调到近4000万元,在地质公园实施“八个一工程”,强化基础建设,提升科普旅游品质。

(二)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时推进。县林业局主动与省林业局协调编制规划的审批,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规划依规实施。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将对园区的管理制度化,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定人定岗,有效维护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益和旅游价值,增强游客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0年9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