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民族宗教
剑河县民族特色村寨建筑风貌管控工作情况报告
字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重视。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貌的保护和管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县坚持“保护特色民居、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方向,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概况
  2018年以来我省相应出台了《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贵州省“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关于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建筑风貌管控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剑河县传统村落保护整治工作方案》,推动我县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建筑风貌管控工作的开展。我县传统村落1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2个,其中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7个。全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约4800户20000余人。房屋多为木质房、吊脚楼、杉木皮及小青瓦盖顶。我县积极谋划、主动探索,按照“统一规划、农民主体、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改善居住环境、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巩固民族团结入手,多措并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振兴、文明进步,多维度对特色村寨进行保护和风貌管控。一方面对全县的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全面的排查整治,清除“蓝帽子”等风貌管控工作;二是传统村落内新建、改建和修缮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其高度、体量、色调、建筑风格应当符合保护发展规划的要求,房屋建筑高度、层高均按照《贵州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执行,实行严格建房审批制度,确保新建房屋与村寨风貌保持一致性;三是争取各种资金对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等进一步投入,提升村寨发展能力。

二、资金投入与取得成效

2018年以来,我县多渠道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加大了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提升打造,一是优化提升村寨的人居环境,为村寨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强化提升内生动力;二是优化村寨的人文文化,加强政策宣传,突出民族文化的资源独特性与民族文化优势与自信,提升自我保护发展意识;三是进行排查整治,开展不适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风格文化的“乱搭乱建”“牛皮癣”进行清理整治。通过近几年的建筑风貌管控工作开展以及资金投入,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的人民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村寨风貌保护的自觉得以提升。不适宜特色村寨的“蓝帽子”已被清除,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原风貌管控工作能有序开展,并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和理解。

三、建议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民族特色村寨建筑风貌管控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保护要求和责任主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建筑风貌管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政府鼓励与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对民族特色、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完好以及修缮保护等争取政府鼓励和资金支持(奖补)等,持续加大对民族特色村寨建筑风貌管控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管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