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民族宗教
剑河县关于民族特色村寨工作开展情况
字号:

一、基本情况

剑河县辖13个乡镇(街道),有户籍人口28万人,主要居住有汉、苗、侗等民族1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7个,民族特色村寨主要以苗侗为主。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实际,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文旅文化、打造特色产业、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方向,充分把民族文化这个宝贝用好用活,扎实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

(二)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着手。充分用好用活各级资金,启动实施特色建筑、安全饮用水提升、消防安全建设,民族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以及村寨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改善了民族村寨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优化提升村寨的人居环境。为村寨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强化提升内生动力。

(三)从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着手。聚焦红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打造“三大文化精品”。一是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让民族团结薪火代代相传。红军长征两次过剑河,足迹遍及全县各乡镇,留下了“毛主席送毛衣”“里格搭浮桥”和红军长征过剑河时发布《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等红色文化遗产,近年来,剑河县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为目标,以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为核心,在特色村寨柳川镇镇江村建设毛主席送毛衣纪念广场、红军长征体验步道、毛主席送毛衣故事馆、红色文化主题广场等,把镇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红色教育带动扩展培训、乡村体验、逐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让广大干部群众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与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革命情怀,2022年,镇江村毛主席送毛衣原址入选贵州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24年被评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二是打造仰阿莎文化精品,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一方面不断从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仰阿莎暨六月六民族文化节打造成为剑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的舞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不断提高仰阿莎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打造“仰阿莎”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及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县特色农产品、初级林产品、工业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等产业发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助农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截至目前,“仰阿莎”商标注册涉及农副产品、中药材、银饰品等29个类别,共有22户企业、30余个产品品种申请使用“仰阿莎”品牌。三是打造古生物文化精品,让人与自然和美共生。特色村寨屯州村八郎古生物化石景区是全国第11颗,贵州省第1“金钉子”所在地,也是世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三大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深受省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成为游客科普打卡和旅游观光的热门地,让历史与现实连通、科普与娱乐交融,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开展科普的同时,打造具有剑河特色的旅游亮点。

(四)从推进移风易俗,和美乡村着手。以民族团结食堂建设为重要抓手,致力于推动移风易俗,全面推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的建设。民族团结食堂不仅是一个餐饮服务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通过在食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苗年节庆典聚餐等,增强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食堂还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通过规范酒席操办,减少了开支和浪费,促进了乡村文明的进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