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用水难问题日益突显。为克服这一难题,剑河县努力争取到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南甲水库建设,并于2020年5月25日正式启动。4年多来,水库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坚守一线、战晴天斗雨天。截至目前,大坝已封顶,可正常蓄水,引水管线也正在实施,各标段建设进度均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南甲水库位于剑河县巫密河中游河段南东村处,水库上游绵延数公里无工业、无大型村寨,又加之沿河两岸植被茂密,山间沟壑山泉水的加持,使巫密河的水更加清澈、甘甜。
对于城里人来说,优质的山泉水已是一种奢望,但对于水利人来说,现有的水质,他们并未满足,优中选优,好中取好,他们一直在研究和攻关。
“我们的取水口采用最优、最先进的分层取水设计,分别是上层取水和中层取水、下层取水,因为我们在使用期间,为了取到最好的水,假如上层水质最好、最优,我们就进行上层供水,中层水质最优我们就采用中层供水,下层最优的情况就采用下层供水。”中铁五局剑河县南甲水库大坝枢纽标段工程副总工程师龙汉均说。目前,分层式取水法已获得相关专利,这一技术攻关让水库时时都能输出最优质的水源。
好水不怕管线长,南甲水库和剑河县城相距68公里,如何把优质的巫密河水引过去,成了大问题。是有压式?还是自流式?是渠道引水?还是管道引水?经过多方比较,南甲水库最终选择自流的引水方式。
中国水电九局南甲水库输水主管线一标段安全总监陈祖能介绍:“我们采取自流引水的方式进行输水,自流式输水压力小,对管壁的破坏小,渗漏风险也低,这种输水方式更安全可靠。”
自流引水虽然好处较多,但其建设难度却很大。从南甲水库到剑河县城相隔崇山峻岭,自流不便上坡下坎输水,所以自流引水遇沟要架桥,逢山要开挖隧道。据统计,南甲水库输水主管线共开挖隧道16条,最长的达到了4000米。
“由于输水隧洞的洞截面较小,大型设备无法施工,故采用小型设备、人员24小时倒班制度,目前所有隧洞的开挖都在有序地进行之中。”中国水电九局南甲水库输水主管线一标段安全总监陈祖能述说了隧道开挖的困难。
为了让剑河县城群众持续稳定地用上干净的山泉好水,南甲水库还采用大口径水管进行输水,管径达到了1.4米,年供水量为2696.1万立方米。
作为剑河县最大的水源供水点和首个中型水库,南甲水库各标段顶住了各方压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城镇群众早日用上好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大坝采用的是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因为涉及的施工总材料用量比较大,运距比较远,有的运输距离超过了200公里,大坝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多次洪水,对我们造成了工程进度和成本的压力,我们也是顶住压力,咬紧牙关,克服了重重困难,现在我们的大坝也是圆满建成,达到投入使用的标准。”中铁五局剑河县南甲水库大坝枢纽标段工程副总工程师龙汉均说。
据悉,南甲水库工程总投资9.1482亿元。工程主要供水区为剑河县城、县工业园区、太拥镇、南哨镇和柳川镇集镇,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